欢迎光临全民消防安全教育官网
公民消防安全知识
消防资讯
- 习近平对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一临街店铺火灾事故作出重要指示
-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商部署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派出工作组赴湖南指导
- 国家消防救援局调度部署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要求加强对地铁等隐患路段排查
- 应急管理部发布2023年11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
- 王祥喜:全力确保岁末年初安全形势稳定
- 王祥喜:举一反三严查密防各类风险隐患 全力确保岁末年初安全形势稳定
- 应急管理部召开2023年全国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暨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会议
- 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强调 严厉打非治违 深查彻改隐患 全力做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
-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发布2023年冬季全国森林草原火险形势预测
近期气温骤降,温度大幅下降,动火频繁,用电量不断加大,使用电取暖器、油酊等,特别是有些老人用碳取暖,由此带来的火灾隐患,日益增多,所以,在秋冬季最不能忽视的就是消防安全,接下来贵州消防器材公司来给大家分享消防安全知识,大家一定要牢记于心。
一、消防安全知识攻略
1、家庭防火
家用电器故障易引起火灾
使用电磁炉、电热毯、电熨斗等电器时,要避免因线路老化、经常搬运导致电线受损而引发火灾。
乱扔烟头易引起火灾
不可随意将烟蒂、火柴杆扔在废纸篓内或者可燃杂物上,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烤火取暖易引起火灾
冬季烤火取暖严禁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引火,火炉周围不要堆放可燃物品,取暖用品不要用来烘烤衣物。
气体泄漏易引起火灾
一旦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气阀和炉具开关,并打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切记不要在燃气泄漏场所拨打电话;发现邻居家煤气泄漏时,应立刻敲门通知,切勿使用门铃。
私接乱拉电线易引起火灾
不超负荷用电,插座上不要使用过多的用电设备,不用铜、铁、铝丝等代替刀闸开关上的保险丝。
二、农村消防安全特别注意
彻底清理可燃物
要全面清理房屋前后的可燃杂物,稻草堆禁止在村内、居民房屋附近堆放,严禁在野外燃烧稻草。
祭祖、办红白喜事用火要注意
祭祖、办红白喜事用火应当注意远离草木或事先清除周围的杂草,避免引燃草木酿成火灾,用火时人要站在上风方向,避免火焰伤人,用完火后应当将火就地掩埋,避免火灰复燃的情况发生。
用柴火做饭要注意
使用柴火烧火做饭,堆放柴火必须要注意远离灶台,且注意放置储存数量不要太多。做完饭后应当检查,看柴堆周围是否遗留火种。
注意吸烟
不要躺在沙发上或者床上抽烟,更不要在疲劳状态或喝酒以后抽烟,以防烟头掉落在可燃物上引发火灾事故,干草地、草堆附近要禁止乱扔烟头,防止未熄灭的烟头、火柴梗引起火灾。
不要玩火
家长要把火柴、打火机等物品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看到孩子正在玩弄火柴、打火机或者是在炉、灶旁点火,要严加教育。
三、防火安全小知识
01、怎样打火警电话?
1.火警电话打通后,应讲清楚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码等详细地址;
2.要讲清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情况;
3.要讲清是平房还是楼房,最好能讲清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和燃烧情况;
4.报警人要讲清自己姓名、所在单位和电话号码;
5.报警后要派专人在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以便迅速、准确到达起火地点。发现火警应及时报警,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02、在逃生时,身上着火怎么办?
人身上着火后千万不能跑,因为越跑火就越旺。这是因为人一跑反而加快了空气对流而促进燃烧,火势会更加猛烈。跑,不但不能灭火,反而将火种带到别的地方,还有可能扩大火势,这是很危险的。应该:
1.尽量先把衣服脱掉,浸入水中或用脚踩灭;
2.如果来不及脱衣服,也可以卧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
3.可以跳入附近的水池和水塘内灭火,如果烧伤面积大,就不能跳入水中以防感染;
4.切忌用灭火器直接向着火人身上喷射,因为多数灭火器的药剂会引起烧伤的创口产生感染。
03、怎样使用湿毛巾防烟?
1.折叠层数要依毛巾的质地而异,一般毛巾折叠8层为宜,这样烟雾浓度消除率可达60%;
2.毛巾不必弄湿;
3.使用时捂住口鼻,虑烟的面积尽量增大。
04、发生火灾时人被困在室内怎样呼救?
被困的人应保持冷静,卧倒在地面上呼救。因火势顺着气流向上升,在低矮的地方,可燃物已经烧过或还有未燃烧之处,呼救的声波可透过这些空隙向外传出。这样外界容易听到呼救声,能够及时设法营救。
05、如何选择避难房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临街的房间,因为那样便于观察火情,可以和救援者通过呼喊、手势等取得联系,对及时获得救援大有益处;
2.选择有阳台的房间;
3.选择从楼梯间便于接近的房间。
06、使用电源插座怎样注意防火?
电源插座中有一种一座多用的三联插座和四联插座,使用方便。但是使用这种多用插座应注意电源插座所能承受的能力,不能超负荷使用,以保安全。
关注消防、平安你我,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消除身边安全隐患。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